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在最新的煤炭市场分析报告中也指出,随着冬季用煤旺季来临,预计我国煤炭需求将逐步回升,煤炭供应将快速增长,煤炭供需总体相对平衡,煤炭市场价格或将高位波动。
8.贸易商须使用统一的合同文本。9.贸易商可为客户组织运力,客户在煤价上给予优惠或支付费用。
写在开头:2022年10月31日消息,国家发改委运行局组织召开电煤贸易企业视频座谈会,深入了解当前电煤贸易企业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听取进一步发挥贸易企业在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及电煤保供中作用的意见建议。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在传统的煤、电企业之间签订长协合同的夹缝中,如何生存?《方案》明确指出,对于贸易商们来说:1.煤炭生产企业和用煤企业直接签订电煤中长期合同确有困难的,煤炭贸易企业可作为中间环节签订合同。煤炭生产经营企业销售的热值低于6000大卡煤炭,如无明确合同、发票等证据证明其最终用于炼焦、化工等非动力用途,一般可视为动力煤。应按合同确定的月度履约量足额履约,确因特殊原因难以全额履约的,经协商一致,可在月度之间适当调剂,但季度的和全年的履约量必须达到100%。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了《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工作方案》,方案中,今年新增了煤炭贸易企业可以代为衔接资源并参与年度中长期电煤合同的签订履约工作,在政策层面上首次认可了煤炭贸易企业在电煤中长期合同中参与的作用和意义,为更多的煤炭贸易企业参与电煤中长期合同中来提供了政策支持。
5.贸易商留存利润可以按市场行情最大化吗?不可以。7.合同中需明确煤质要求。238处安全高效煤矿入选国家绿色矿山名录,占入选煤矿总数的84%,交出了一份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壮美答卷。
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在安全高效煤矿得到广泛应用,煤炭资源回收率显著提升。作为我国煤矿科技创新的示范田,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创造了无数历史新起点。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十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民营企业迎来广阔发展空间,经济实力持续壮大,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安全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十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安全高效煤矿安全供给能力建设,深入践行矿山最美奋斗者的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这十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做优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多种所有制企业积极融入安全高效煤矿建设实践,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331处安全高效民营煤矿2021年产量5.83亿吨、占行业总产量的14%,完成利润1482亿元、占行业总利润的21%。
深入开展煤矿一优三减和四化建设,做到生产集约、采掘协调、系统简单、安全可靠,筑牢煤炭高质量发展根基。1147处安全高效煤矿从所属集团看,数量前十位的均为国有企业。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的主体,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矿井759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3%。矿区循环经济稳步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由62%、42%提高到79%、57.5%,呈现出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的绿色发展态势。
陕、甘、宁、新疆、内蒙古西部五省(自治区)建成安全高效煤矿346处,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7%。2021年,1147处安全高效煤矿人均年收入达到11.6万元,约为行业平均水平的1.3倍,煤矿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要当好安全生产的模范生。煤炭企业新生力量不断增强,200余个大学生班组活跃在矿区生产一线,为安全高效煤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十年间,国有企业建成安全高效煤矿的数量从405处增加到816处,增长了一倍多。
效率效益齐头并进速度质量同步提升提升十年来,我们切实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为行动指南,坚持高标准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创收增效。1147处安全高效煤矿2021年平均综合单产16.519万吨/(个月),原煤工效16.815吨/工,约为大型煤炭企业综合单产和原煤工效的1.9倍。
看质量十年间,安全高效煤矿的建设水平突飞猛进。看布局煤炭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重心西移进程加速。安全基础更加稳固民生福祉大幅增进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个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平安、和谐、幸福、美丽矿区。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作为最大使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大型煤矿建设,提高煤矿规模化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为能源转型和可靠供应保驾护航。利润总额跨越5000亿大关,年均增速超过18.2%。十年阔步发展,年均增长超过11%。
随着煤矿智能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才培养按下了加速键。随着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慧化无人的深入实施,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劳动强度进一步降低,职业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煤矿优化劳动组织,取消三班倒、连轴转的传统作业模式,实施取消夜班+周日休息新模式,为矿井实现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再添一道保险。
安全高效煤矿的利润总额从1270亿元增长到5700亿元,占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比率从33%增长到81%;盈利超过10亿元的煤矿数量从35处增加到147处;单矿盈利水平从2.87亿元增长到4.97亿元,增长了73%。特级安全高效煤矿的数量从158处增加到926处,占安全高效煤矿总数的比率从39%提升到80%以上,二级安全高效煤矿占安全高效煤矿总数的比率从17.4%下降到3%。
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推动煤炭市场化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煤炭行业去产能、稳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为新时代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动能加速集聚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科技兴煤、人才强企战略。
国有企业带头作用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国企改革全面发力、纵深推进,步入结构更优、效益更好、质量更高、活力更强的发展新阶段。2021年,全国原煤入洗率达到71.7%,比2012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煤炭行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嘱托,深入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扎实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坚持以三高四好(即单产单进水平高、劳动效率高、资源回收率高,安全状况好、劳动条件好、经济效益好、环境治理好)为核心内涵,探索走出了一条安全状况好、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优、生态环境美、幸福指数高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转型发展、赶超跨越的十年蝶变。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省(自治区)已建成安全高效煤矿907处,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9%。
在1147处安全高效煤矿中,1145处实现了2021年安全生产零死亡,一大批安全高效煤矿实现连续安全生产超3000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作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等重大论断,明确了建设能源强国新目标,擘画了新时代能源发展的宏伟蓝图,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力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不断探索绿色智能开采、低碳清洁利用新模式,创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循环发展的绿色矿区。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煤矿达到65处,产量占全国的23.8%。
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采煤队从362个增加到685个,其中有9个采煤队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充分发挥了先进产能在能源保供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四是要当好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不断满足煤矿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主攻方向,坚守主责主业,着力推动安全高效煤矿迈上生态优先、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职工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工资收入稳步增加,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当代矿工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看效率十年间,原煤工效超过100吨/工的安全高效煤矿从8处增加到15处,综合单产超过50万吨/(个月)的安全高效煤矿从17处增加到35处。坚守主责主业推动煤矿实现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能源安全供应使命在肩,煤炭绿色低碳转型责无旁贷。
8.8米一次采全高、7.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放、大断面快掘系统、岩巷全断面掘进装备、大倾角矿用盾构机等一大批我国自主创新成果在安全高效煤矿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型矿井建设、大采高综采、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等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地面采煤成为现实,腰杆硬了、腰包鼓了、形象靓了成为新时代煤矿工人的真实写照
中国煤科参加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永峰参加开幕式,认真聆听和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国家能源集团采购品类金额再创历史新高11月5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与来自蒙古、俄罗斯、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企业进行现场签约,在煤炭供应、高端装备、大宗商品等方面开展合作,总金额达25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8%,采购品类和采购金额再创新高。
五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倡导和引领下,进博会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共谋发展的绚丽画卷,逐步成长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这也是中煤集团连续第五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